感念师恩 情系母校 | 青岛58中2024届校友 王梓涵:永远追求卓越 一生报效祖国
来源:阅读:368作者:孙卫东责任编辑:孙卫东
金秋九月结硕果,丹桂飘香话丰收。九月,是收获的季节,也是感恩的季节。大学开学前,正值教师节来临之际,毕业的五八学子纷纷给老师们发来祝福的话语,分享自己的三年五八故事,或感念师恩、或再忆同学情、或怀念美丽校园……浓浓母校情,依依校友心,下面让我们一起听听2024届五八学子的心里话,再来认识一下他们眼中的五八……

初中毕业于青岛超银中学(广饶路校区)
青岛五十八中2024届校友:王梓涵
(现就读于中国科学院大学)
当最后一场地理考试的结束铃急促地响起,高考就这样略显仓促地收尾。走出考场时,心中反倒没有了臆想中那种“解放”的激动,只是平静地离开,正如之前三年里的每一天——走过实验楼、教学楼、滴水穿石,走出人群围绕着的校门……彼时彼刻,只剩无尽的回忆与感激,难忘的瞬间太多太多。

初见是自招考试,那是我第一次真正踏入五八校园,却有一种莫名的熟悉感。适应在高一上学期。新高一的我,如同打开了新世界的魔盒,积极在各种社团与学生组织间奔走,为班级事务忙前忙后……那段充实的时光让我印象深刻,但还没完全适应高中节奏的我,成绩和情绪曾一度出现过波动。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,我也在积极调整和适应。转变在高一下学期。在上学期的几次成绩波动后,我开始反思和寻求老师帮助,改进学习方法、平衡个人时间与精力,最重要的是,我找到了为之奋斗的目标与动力,获得了精神主权与独立思考的能力。在不断地自省和摸索中,我慢慢蜕变,向着心中的峰顶攀登。这些积极的改变,要极大地归功于高一班主任杨家峰老师高效而智慧的管理,以及对学生的关心与坦诚,也得益于高一所有任课老师和同学们,在我迷茫时对我的指导与帮助。
契机是物竞考试。为了更好地准备物理奥赛,我暂时舍弃了学生会和社团工作,全力以赴沉浸在学习中。在拼搏的背后,也时常畅想和窗外的朋友一起奔跑在球场,但为了不留遗憾,我反复提醒自己,再拼一拼、再坚持一下,命运最终也没有辜负每一个努力的少年。回想起来,甚是怀念那段为了梦想拼搏的日子。这里还要感谢班主任李宁老师长期的指导,以及隐藏在每一次资源分享和每一堂精彩授课背后的期许。收获在高三测试。经历了两年的磨砺与提升,高三是收获的一年。成绩突破新高,在小幅度波动中保持着稳中有进的节奏,即便一时乱过阵脚,但凭借前两年积累的经验与习惯,也都一一克服。高三的任课老师都是那么地认真负责,同时又有着鲜明的个性与特点。感谢气质女神魏灵霞老师充实的语文课堂,有趣而又严肃的加宝老师特色的数学课堂,知识与哲理并存的ivy的英语课堂,节节都有干货的宁哥物理课堂,软硬兼施逻辑闭环的赵新华老师的化学课堂,以及对我极具包容对课堂极其认真的车爱华老师的地理课堂……
回想高中三年,五十八中对学生的关爱真真正正体现在每一处细节。不用说从跑操去掉半圈口号、暴雨中的雨伞桥、尊重学生意愿的自习安排等等,更不用提老师不言疲惫自愿加班的答疑指导、丰富而个性的培优课程,以及校园中随处可见的红雨伞、手推车、微波炉、直饮水等等……那些我们早已感觉普通平常的细节,都在不言中传递着温暖,诉说着独属五八的温情。
“永远追求卓越,一生报效祖国。”或许喊一次是口号,喊两次三次也是,但如果三年中这句话不断萦绕在耳边、体悟在行动中,它将成为刻在每一个五八人心中的信条,背在每一个五八人肩上的责任!我也定将与同学们一起,牢记五八校训,继续在未来去书写属于我与五八的永恒故事。